華為無美供應鏈下,半導體中重要一環迎來“國產化替代” 亞威資訊 昨天
編輯:chinafpd 2019-10-31 09:42:00
瀏覽:895
來源:中華顯示網
據悉,華為自研5G關鍵芯片PA(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)將于明年第一季度實現量產。與此同時,在華為要打造無美供應下,消息人士透露,華為開始將自研的PA此類芯片訂單交給我國的芯片制造商——三安集成。預計明年第一季小量產出,第二季開始大量。
PA芯片指的是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,是射頻芯片中的一種,通信系統中用于信號放大,是影響信號覆蓋的重要芯片,5G時代因為要兼容多種網絡標準,PA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增加。
目前PA芯片主要掌握在美國Skyworks、Qorvo等公司中,代工廠商主要也是臺灣公司,但國內公司近年來已經加大自主研發及生產力度,除了華為對PA芯片的研發,像三安光電這類公司也很早就布局了砷化鎵材料,是射頻元件的重要元件之一,未來有望成為國內最主要的PA代工廠之一。除此之外,華為產業鏈上布局PA的相關公司也有望受益。
三安集成:
三安光電的全資子公司,而三安光電也很早就布局了砷化鎵材料,是射頻元件的重要元件之一。
事實上,近年來,我國也在不斷加大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與開發。據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JSSIA統計,除我國集成電路晶圓制造企業處于正常生產的42條8、12英寸生產線以外,2018年投產了13條8、12英寸生產線、另有15條在建的8、12英寸生產線,總投資金額高達1.4萬億人民幣。預計到2020年,我國集成電路制造產能將突破200萬片/月。數據顯示,今年第一季度,我國僅8英寸晶圓的月產能就達到24.3萬片。
此外,我國也在不斷涌現出優秀的集成電路制造商。其中,除了以芯片設計出名的海思,2018年中芯國際與華虹半導體成功進入2018年世界晶圓代工前十榜單,這2家企業占到前十大企業總值的8.35%,占到全球晶圓代工總額的7.74%。其中,據中芯國際披露,目前該公司自主研發的14nm芯片正進入量產階段,并且預計在2021年大規模的14nm芯片將正式出貨。
另一方面,在所占市場份額方面,華為正拉大與其他智能手機廠商之間的差距。在第三季度,華為的市場份額比排名第二的vivo高出25%。
據外媒報道,美國當地時間周三,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發布最新報告,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表現在第三季度繼續改善,出貨量達9780萬部,超過第二季度的9760萬部。其中,華為第三季度出貨量增長66%,所占市場份額提升至42%,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上的主導地位繼續得到加強。
Canalys的數據顯示,盡管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同比仍收縮了3%,但華為智能手機在同期總出貨量中占了4150萬部,市場份額達到42%。這是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第六個季度以兩位數速度高速增長。
不過,華為的增長導致其主要競爭對手OPPO、vivo、小米以及蘋果等付出巨大代價,它們的市場份額不斷下滑。這幾家公司在第三季度總共占據了50%的市場份額,低于第二季度的54%,與去年同期的64%相比下降了10個百分點。
Canalys負責移動業務的副總裁Nicole Peng表示:“在所占市場份額方面,華為正拉大與其他智能手機廠商之間的差距。在第三季度,華為的市場份額比排名第二的vivo高出25%。華為的主導地位使其能夠在與供應商談判時占據更大優勢,并在與渠道合作伙伴談判時獲得更多主動權。鑒于華為在5G部署方面也在采取積極行動,以及對本地網絡兼容的5G芯片組等關鍵部件擁有更大控制權,該公司在5G網絡推出過程中將進一步鞏固自己的主導地位。這給OPPO、vivo、小米帶來了巨大壓力,它們發現很難取得任何突破。”
來源:選股寶、金十數據、騰訊網